返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首页

家电租赁市场迎来利好,借力发力构建新业态

1354天前

目前,我国战“疫”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,为促进家电行业“回暖”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财政部等七部门于近期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》,其中提到,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与电商平台、房地产中介、房屋租赁等企业加强合作,面向新毕业大学生、务工人员等消费群体以及员工临时住房需求大的企业,开展符合其消费特点和消费能力的家电租赁业务,营造家电租赁新兴业态发展良好环境,更好满足房屋租住人员消费升级需求。

目前,我国战“疫”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,为促进家电行业“回暖”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财政部等七部门于近期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》,其中提到,鼓励家电生产企业与电商平台、房地产中介、房屋租赁等企业加强合作,面向新毕业大学生、务工人员等消费群体以及员工临时住房需求大的企业,开展符合其消费特点和消费能力的家电租赁业务,营造家电租赁新兴业态发展良好环境,更好满足房屋租住人员消费升级需求。

5a4b305828b546428cad861f5d62b314.jpeg

家电租赁市场发展前景广

据相关研究报告预测,到2030年,我国租赁人口将达到2.7亿,整体市场规模4.2万亿,未来会有更多人口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,有可能带动家居、家电租赁业务的扩张。所以在政策的加持下,家电租赁市场被不少人看好,特别是当前家电市场正处于不景气状态,租赁业态也是想让更多家电企业获得更好的增长机会。有数据预测,到2028年,我国使用权(租赁)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达到20%。

实际上,从我国家电租赁的需求端来看,市场还是前景广阔的。家电租赁的对象多以一二线城市外地务工租房人员、需要拎包入住的应届毕业大学生,有出租房屋需求的业户为主,或者不间断的一些短期展会对空调产品的需求量也很旺盛。

此外,家电租赁业务还在逐步提升发展空间,如年轻一代消费群体虽然经济基础薄弱,但他们恰好又是追求时尚、新潮的一代人,对于一些高价、高端、新潮的智能家电产品,他们求新善变,更注重商品的“体验”,而不一定必须要“拥有”,对于一些概念新奇的家电产品,他们未必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,而这种租赁模式既不需要让他们花费太多的资金,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,相比他们花重金买来用过一段时间又弃之不顾,性价比还是很高的。

毫无疑问,年轻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转变,对带动高端家电租赁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,帮助家电租赁市场从租“产品”向租“概念”过渡。

家电租赁质疑声不断

当然,也有很多人对这种家电租赁模式表示质疑,尤其是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租用别人用过的家电总会让人感觉“不太舒服”。而且家电市场整体价格走势下滑,买一台新的家电本就花不了多少钱,还会有人想要去租吗?更重要的是,国家虽有政策出台鼓励家电租赁市场发展,但始终缺乏相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,行业内也无统一的规范加以约束,市场监管部门缺乏管理依据以至于难以充分发挥执行职能。

所以,即便租赁市场潜力大,但面对消费观念与市场监管难的问题也确实难以解决,不少人认为,单靠政策引导难以实现正规化、规模化。

另外,押金贵、产品质量无保障、售后服务难等是长久以来各租赁市场所面临的不容忽视的“痛点”,家电行业也不例外。尽管在国外早有专业的家电租赁企业,但在我国还没有出现足够规模的公司去经营家电租赁市场,并未形成发展态势。通过调查也发现,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没有听说过家电租赁这项业务,也不清楚要如何租赁、去哪租赁等等。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性发展,自然很难取得消费者的认可。

家电租赁:租赁+体验

从消费者角度出发,家电租赁市场发展困难重重,因此,此次政策融合家电生产企业、电商平台、房地产中介、房屋租赁等企业,共同加速家电租赁市场发展。实际上,很多家电企业已经开始涉足,苏宁、淘宝、京东等租赁家电渠道也在逐步兴起,对于家电制造商而言,此时兴起的家电租赁模式既可以帮助去库存,又可以通过租赁体验的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体验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概念,通过租赁这一渠道去了解消费者习惯,有利于促进产品技术的提升和推广,对创新型产品的研发、推广,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。

随着消费升级,家电租赁业务也应不断升级发展,通过加强家电生产企业与电商平台、房地产中介、房屋租赁等企业之间的合作,推动家电租赁市场规模化、规范化,从过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租赁模式转变为依靠中间商、租赁企业等去构建形成完善的租赁体系。从产品本身方面,也应注意对租赁产品进行整体升级,将体验与租赁结合,通过让消费者租赁的方式去体验一些创新型、概念型产品,帮助家电制造方发现问题、改进问题,从而促进产品性能升级,通过产品体验开拓崭新的销售市场。


《家用电器》杂志官网

《家用电器》杂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,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办,内容涉及整机、零部件、新材料、渠道等全产业链,主要面向政府部门、行业机构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高校学者及消费者发行。

文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