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首页

风华正茂显峥嵘,加鞭快马向征途——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李红伟、吴蒙、杨晓玲、张蕊

1838天前

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家电院”)走过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,每一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发展战略,而未来是需要青年人来创造的。因此,《家用电器》杂志通过采访家电院四位青年员工(按照姓氏字母顺序排列),讲述他们的故事,来体现家电院年轻人的风华。

人与工作的关系,是互相成就。正如《折杨柳歌辞五首》中所说: “健儿须快马,快马须健儿。”好员工离不开好的平台,好平台不能没有好的员工。只有“海阔、天高”,才能“鱼跃、鸟飞”。

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家电院”)走过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,每一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发展战略,而未来是需要青年人来创造的。因此,《家用电器》杂志通过采访家电院四位青年员工(按照姓氏字母顺序排列),讲述他们的故事,来体现家电院年轻人的风华。

李红伟:要找到发光的方向

李红伟,现任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副所长、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钻研精神,让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相结合,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走出一条闪光的路。

2006年,他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,拒绝了中软的offer选择来到家电院工作,第一个部门是小家电室。当时的小家电室基本上是人最少的时候,只有9个人。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一边从事着一些检测工作,一边做一些维护电脑的相当于打杂的工作。第一次闪光就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出现。

2007年,李红伟发现实验室的温度记录仪,都是手动在操作。专业本能告诉他这完全可以经过改造实现自动记录和远程控制。经他改造后,该项目得到大家的重视,并获得了当年的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创新奖三等奖。

这让李红伟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,包容性强、空间大,能发挥自己擅长的能力。于是接下来的两年,他又获得了两次院创新奖二等奖,并且以一个新人的身份连续三年成为先进个人,这在院史上是极为少见的。

这几次获奖都发挥了李红伟在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和长处,尤其是从2008年起,电磁炉等产品标准换版,GB4706.1-2005标准附录R中第一次提出了软件评估测试的要求。“当时领导问我能不能搭建好这方面的测试能力,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。”李红伟回忆道,“实际上压力很大,各级领导都很关注,因为这是行业内第一次对产品测试提出了软件方面的要求。”

他所学的专业与这个任务的需求能力,虽然同为软件学科,但是还是有很大偏差。为了攻克这个任务,他还自费2000元买了个单片机利用业余时间在家搞研究,并最终成功实现,让家电院初步具备软件评估能力。

2012年10月,他又发表了行业内第一本软件评估方面的宣贯教材,“通过这次宣贯和发表,家电院也确定了在家电领域软件评估的领先地位,很多检测机构都是在这之后才开始上能力。”2013年,他又开始筹建完整的软件测试体系,“这个项目的意义在于让行业认可了家电院在这方面的权威地位,并且让行业了解了这个体系,也培育了很多忠实的客户。”

2014年,他开始负责“软件评估及可靠性测试中心”,也就是现在的“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”的前身。而“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”的申请项目,是对李红伟的一次很大考验,“是另一个维度的挑战,既需要技术能力,还需要管理能力,时间还非常的紧张。”

李红伟说:“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规划、申请、筹备、验收和获批,而同期获批筹建的另一个机构,用了两年的时间。”目前,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初具规模,并且在“人机料法环”五个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,在智能领域已经开始走在时代前沿。“今年正在制订的《智能家用电器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和测评方法》标准,是行业和消费者都关心的热点,标准出台后也将弥补业内空白。”李红伟说,“别看我们人少、又年轻,但我对我们平台是非常有底气的。”

国家智能家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检测所所属6个中心中最年轻的一个,13年院龄的李红伟已经是部门最年长的人,忙碌则是他们14个人的关键词,“前两天还加班到21点多。”

“一件事物放在正确的地方会成为金子,而金子放在错误的地方也许会成为垃圾。人应该在忙碌中找到自己能够发光的方向,家电院的平台足够大,家电院的品牌对每一个人也都十分重要,我们应该共同来维护它。”李红伟说,“家电院走过55年,很不容易,更希望它能真正成为百年品牌,这需要我们的定力、我们的坚持,实现做好、做强、做大的目标。”(文/苏亮)

吴蒙:要一种不怕阻挠的“气质”

吴蒙,现任家电及轻工标准技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、国际标准部部长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肯钻研、讲原则、论道理,会带给你一种“文质彬彬、不怕阻挠”的气质。

2007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在家电院工作,是因为面试他的两位领导都给他一种“文质彬彬”的气质,并且他也认为这份需要“讲逻辑、肯钻研、坐得住”的工作也很适合自己,从此一待就是12年。而随着时间深入,这种气质也逐渐感染了他。

“这么多年家电标委会给我的感觉,就是讲原则、论道理、不搞一言堂,无论在国内做标准、还是去国外开标准会议,遇到分歧从来都是认真讨论,用理论结合数据说话。”12年来,他先后承担过厨房电器、噪声、机器人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以及国际标准化工作,尤其是在2010年-2014年,差不多同时做四个方面的工作,“压力很大,也很累。”

采访时我们谈论最多的,就是中国家电的国际标准化发展步伐。“2010年,国际标准方面的工作骤然增加,这是中国家电标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阶段,我们终于从跟随者开始向主导者转变。”

“2010年开始,我们先后提出了几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提案,但当时提出提案后真的是阻力重重,尤其是有些提案会对IEC现有标准造成冲击。”比如2011年中国提出的“侧吸式油烟机的安装高度提案”,但结果却是被欧洲国家以多数反对票拒绝。“后来又组建了国际工作组继续研究,经过了两年努力后,当我们再次提出提案的时候,终于获得IEC的认可。”

真正体现中国家电标准化地位的,是近年来我们不断提出了许多重要提案。比如空气净化器、冰箱保鲜、服务机器人这些标准提案,“以GB/T18801为蓝本的空气净化器国际标准,是第一个由中国主导的IEC系列标准。后来我们的阻力已经小了很多,国际上逐渐认可中国,我们开始引领国际标准了。”

说到空净国际标准,还有段难忘的经历。“2016年,我们提出空气净化器国际标准提案后,虽然得到了多数赞成票,但还需要有5个国家参加工作组才可以立项,当时仅有包括中国在内的2个国家同意加入,而我的任务是在一个月之内从其他10个投赞成票的国家中,再成功说服3个加入。”

“这10个里面,有3个国家的代表根本联系不上,有2个国家明确表示不参加。最后其实就是5选3。”所幸就在IEC规定的截止日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吴蒙终于争取到了第五个国家的加入。“现在这个工作组很庞大了,当初不参加甚至投反对票的国家,现在都主动加入进来。但是如果没有当初那一个月的积极争取,空净国际标准也就没有今天的局面,国际上也因此会损失这样一个优秀的系列标准。”

“我觉得刚刚过去的这十年,算是中国家电行业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一次小爆发,随着全体家电人的努力,我相信未来还会迎来更多的机会、更多的爆发。”吴蒙说。“无论是我个人还是部门,都离不开家电院这个大平台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是平台成就个人,我希望在10年、20年之后我可以真正的、更多的回报家电院,也希望我不仅能见证55周年、60周年,更希望见证家电院的100周年!”(文/苏亮)

杨晓玲:让口碑长盛不衰

杨晓玲,现任噪声及通用工程技术研究所噪声技术工程部副部长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几代人不懈的努力,才能打造出经久不衰的行业美誉度。

2014年8月硕士毕业伊始她就来到家电院工作,一直扎根在噪声项目部。她说:“家电院与我的关系就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,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电院的培养。随着家电院做强做大,个人价值也得以充分体现。”

在家电院工作的五年来,有两件事让杨晓玲印象非常深刻。第一是来到家电院的第二年就开始独立接触消声室项目,在广州与企业商讨消声室建设方案的时候,双方的方案并不一致,就在杨晓玲觉得踌躇的时候,企业测试工程师的一句话让她倍感自豪:“家电院建设的消声室是国内最一流的,我们完全相信你们!”于是企业最终采用了家电院的方案。

这一份自豪与骄傲一直伴随着杨晓玲和她的同事们,国内家电消声室几乎都由他们来承建,“90%的市场都是我们的。”这些市场既包括帅丰、森歌这样的中小规模企业,也包括格力、海尔、美的这样的超大型企业。

“我们为企业做的消声室,不仅仅提供消声室的方案和建设,还包括配套的噪声振动测试分析系统以及相关的测试培训等服务,这是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。”杨晓玲说,“我们建设的消声室只要符合企业需求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,有些厂家的消声室至今已经使用30余年了。”长时间的口碑积累,最终让他们的工作得到行业广泛认可,美誉度长盛不衰。

第二件让杨晓玲印象深刻的事,是去年开始接手的一个难点项目。“2013年我们帮助一个企业建设了消声室,但五年都没有结尾款。”杨晓玲说,“2018年我接手后通过查资料、找难点、勤沟通、定方案的方式,找到了企业的心结,又额外为企业进行了培训和计量,最终获得企业认可,收回了40多万的尾款。”

家电院噪声项目的口碑,就是靠着一代代人这样专业、细致的工作,长期积累下来的。现在即使同时五六个项目并行,也可以做到最优化,可以说在消声室这个领域,家电院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了。

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。现在噪声技术工程部陆续进入汽车、电脑、手机等行业,先后为一汽、吉利、联想、摩托罗拉建设消声室。并且,在科研方向上,他们还积极向更前沿的领域探索。他们开发的“非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家电异音在线智能监测系统”,可以实现在生产线上无人化电脑自动检测产品异音,大大解放了劳动力,有利于提高厂家自身及行业产品性能和质量,也可增强国内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这一项技术属于“国际领先”水平,也荣获了2018年度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科技创新奖一等奖。

现在,他们仍然在继续向前探索。目前正在开发的“声品质”项目,已经比国际同行还要快了一步。杨晓玲说她“已经走过22个省区五十多个城市”,而未来这样的步伐还会更多,他们的步伐还会更快!(文/苏亮)

张蕊:不断探索新的价值

张蕊,现任科技管理与战略发展部、《家电科技》主任。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不但要勇于尝试,更要在选择之后有踏实向前的执着,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断点,前路总能熠熠生辉。

2013年,在从一家时尚杂志离职后,张蕊选择跨界,来到家电院工作,从光鲜亮丽的时尚圈无缝切换到了专业、严谨的家电圈。“六年的时间里,我从一个家电小白,成长为一个可以向家人、朋友传播家电知识的‘达人’非常自豪。这是家电院带给我的特有归属感,也在激励着我不断向前。”

进入家电院以来,张蕊先后参与了《家用电器》、《家电科技》两本家电院核心杂志的编辑工作,但是,受互联网浪潮的冲击,这两本权威杂志都已经染上了“夕阳红”的色彩。转型,在新形势下挖掘出全新的媒体价值,成为了包括张蕊在内的家电院传媒人们必须面对的难题。“《家用电器》于1980年创刊,《家电科技》于1981年创刊,都有了近四十年的历史,经历了纸媒的辉煌时代,也经受了网络新媒体的冲击,但是,无论是辉煌还是落寞,它们都是家电院半个多世纪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作为年轻的家电院媒体工作者,重新发掘它们的价值,让它们最大限度的为新形势下的家电产业服务,是初心,更是责任。”

张蕊告诉记者,随着家电院对媒体定位的不断改变,杂志的定位也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的蜕变。“如今,《家电科技》定位学术性,致力于成为核心学术期刊。”有了目标之后,创新之路也就越走越宽。“在严把文章质量关的同时,我们也在探索多类型发声渠道,比如,建立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今日头条号等,搭建了多维度的新闻传播途径。同时,搭建现代化的采编、审稿、投稿系统,简化工作流程,提高效率和透明度,让杂志这种传统媒体更具现代化气息。”

“院里的支持让我们媒体人有了不断尝试、挑战的勇气与可能。”张蕊感慨道,目前,所有的纸媒都面临着压力,而家电院的领导们对杂志的支持始终如一,不设太多限定,仅仅锁定杂志的传媒价值。而且,近两年来,家电院加强了对青年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,通过系统性的学习,开拓视野,提升业务能力,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工作中的挑战。

“我是怀着崇拜的心情进入家电院的,在这里工作六年,崇拜之情未减,更增添了作为一名家电院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。”张蕊表示,“作为家电院媒体人,我们代表了家电院的传媒系统,守护的是前辈们服务家电行业的初心,承担着助力‘家电强国’建设的重任,唯有不断创新,才能持续实现媒体价值,贡献出媒体人应有的力量。让传统媒体适应新形势、迸发新能量,我们会一直努力!”(文/张丽)


《家用电器》杂志官网

《家用电器》杂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,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办,内容涉及整机、零部件、新材料、渠道等全产业链,主要面向政府部门、行业机构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高校学者及消费者发行。

文章推荐